目前分類:小書房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Dear Susie

你好嗎?我知道你每天都要很勇敢、很努力,希望你能偶而抬頭看,雲上的太陽沒變,你的美麗也不曾改變。

 一個在天堂的女孩,看著曾經愛護她、傷害她的人間,一如她離世之前一天又一天不斷地前進,她看到自己像墳墓的青草不再被人們想起,看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謀殺案只剩下恐怖的圖騰,學校裡不再有人知道真實的她是什麼樣的女孩,然而,每晚都會有一盞燈在父親的房間亮起,守護著父女間短短14年的回憶,她的靈魂陪著傷心的父親,永恆的依戀和無聲的對話……

「蘇西的世界」讓我難過好久,這是美國作家Alice Sebold的著作之一,書一開頭就呈現作者不凡的功力:「我姓沙蒙,唸起來就像英文的『鮭魚』,名叫蘇西。我在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六日被殺了,當時我才十四歲。兇手是我們鄰居,媽媽喜歡他花壇裡的花,爸爸有次還向他請教如何施肥。…..

the lovely bones.jpg 轉貼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一開場便已死亡的主角,我充滿好奇故事該如何繼續?而故事真的就如天空的雲朵般慢慢飄來、聚集,再緩緩的飄散,開始時像讀偵探小說一般想搞清楚女孩怎麼被殺害,慢慢的引我進入蘇西的家,看她家人如何在哀慟中掙扎,求得各自的平靜,另一方面,想知道加害者的下場,作者讓他繼續為惡,在黑暗中冷酷殺害,在夜晚伴罪惡而眠,陪伴著他的還有一縷縷無辜的少女魂魄。

她看著,但很難參與其中,其他少女的靈魂也是。

作者本身曾遭遇性侵害,也曾寫下那段經歷出版「折翼女孩不流淚」一書。她寫著無辜被性侵的蘇西,從單純的好奇驅使步入陷阱,到嘗試奮力抵抗、屈服,最終仍是流著眼淚被殺害,在茫然絕望的心情下來到天堂,沒有開心或不開心,因為她的世界完全被改變了,再也無法重來。

她還是會為家人歡喜憂傷,天堂也很寧靜的存在著,不曾催促離開,當她願意時,也能開展屬於自己的世界。

然而,也許天堂很美好,閱讀完我仍不禁為曾遭受性侵的女孩感到哀傷,她們何其無辜啊!多想給受傷的女孩一個擁抱,因為人間無法給予公道的救贖,只能自己擦乾眼淚,努力活出傷痛,作者讓蘇西一開始就身處天堂,平靜的訴說她的遭遇,呈現寧靜而荒涼的氛圍,對加害者的仇恨似乎已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女孩此後該往哪裡去?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完這本書一陣子了,正想提筆分享,沒想到一早看到這則新聞"瀕死經驗 來自大腦缺氧電流激增?"自由時報,哈哈!這種生死、靈魂議題永遠是爭論不休,科學研究總有一套邏輯,但個人感受也有一套說法,總之,大家還是要秉持"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觀念,還有相信自己內心最單純的聲音吧。
from heaven.jpg 轉貼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我自己是相信靈魂存在的,不管科學家把它稱為什麼東東組成的物質,對我來說那就是靈魂。「來自天堂的問候」是兩位作者蒐集美加各地人們與靈魂接觸的體驗,絕大多數是與家人,他們稱這種體驗為收到「靈訊」,收訊的方式有很多種,看到、夢到、聞到、感覺到,或看到一些獨特的象徵,這種體驗滿足了當事人渴望知道死去親人的現況,有些甚至改變當事人對生命的看法。作者也專章討論許多共同收到靈訊的案例,還有透過第三者傳達的案例等,這些是超出科學能解釋的現象。

書中一開頭便提到我很敬佩的醫師Elisabeth Kubler-Rose,是她帶領眾多西方人體驗、相信靈魂的存在(請參考【天使走過人間】讀後心得),作者之一Bill Guggenheim就是受Kubler-Rose醫師的影響,參加5天的「生死與轉變工作坊」,回來後便開始投入瀕死經驗的研究,並運用研究協助末期病患及失親者走出傷痛。

整本書是一則又一則接收靈訊的故事,通常還有光、溫暖感覺、美麗的景色等同樣的描述,老實說,看了有點想睡著,雖然故事很感人,但畢竟是摘要式的敘述,感覺上,跟我們對西方人天堂的刻板印象是一樣的。我不知道,是因為人們幻想的驅使,還是死去親人為了讓家人容易理解收到的靈訊,因此採取類似的樣貌呈現?不過我還是相信靈訊的真實,就像作者研究結果指出,曾收到靈訊的人可以分辨哪些只是聯想、夢想,哪些是真的接觸。

關於靈魂,最怕的是一知半解,小時候看了一些鬼故事後(尤其是林投姐啦~~),我開始學會害怕,我爸媽也是膽小的人,所以他們很努力讓孩子從小免於恐懼,直到我父親突然過世,我顫抖著看著最疼愛我的人就這樣靜靜躺在我面前,再也無法對我說話,他看起來很平靜,我只要看著他的臉就一滴眼淚也不會掉,但一轉移視線,淚水就會止不住。守靈那幾天,我彷彿看到爸爸在半空中看著我,揮動雙手告訴我:「你看、你看,我身體好輕,不會痛苦了。」由於那是白天,我總覺得是自己想像的,而那段時間,每當我想到爸爸,我的頭皮就會感到一陣麻麻的,最心痛的是當爸爸隨棺木進入火化的那一瞬間,我哭著對天空說話,希望爸爸隨我的視線離開火,趕快離開這裡,不久後,我夢到自己再次看到棺木被抬上車,但這次爸爸微笑坐在我身旁,告訴我:「不會痛啦!不要緊啦!」我默默的撒嬌一樣和爸爸輕輕頭碰著頭

很慚愧的是,我依然感到害怕,偶爾仍會發抖,爸爸七七那天,我在麵店用餐時,老闆說他看到我父親,身高跟他差不多(的確是),我哭著問他說:「他好不好?」老闆用和我爸一樣的笑容說:「他很好啦!不用擔心啦!」但我之後就不敢再去那家店了。

我每天搭著公車,刻意挑人少的,然後坐在最後一排靜靜的哭,頭皮依然時常會麻麻的。又不知過了幾個月,有天晚上我感覺到爸爸到我床前,俯身抱著我,我激動的大喊:「爸,我愛你!」醒來一切平靜,David依然熟睡,但我知道爸爸真的來過,而他要離開了。直到現在,我還是常夢見他,但只有一次,我們真的再次相見,看到爸爸仍面臨一些瓶頸,我勸他要讓自己快樂一點,他沉默不語。

我相信有另一個世界,也許有好幾個世界,那裏不見得有如同本書提到的光,可能就只是另一個世界,等著我們去學習未完成的功課。在幾次的和爸爸接觸之後,我漸漸不再恐懼,對生命不再只看眼前的獲得與失落。書中案例一再驗證死亡並不是終結,而當遭逢意外時,靈魂會先離開,不一定會和肉體承受痛苦,這對意外喪生者的家人來說,真是莫大的安慰,書中也提醒在世者應學會放下,不要讓亡者不安且離不開。

最後想分享我最近很喜歡的一首歌「雲上太陽」,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好喜歡歌詞的意境,相信肉體之外,靈性最初的存在,他是如此平靜而且不會改變。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從來沒閱讀過關於二次大戰猶太人遭受迫害的故事,這次是因為凱莉的推薦才買了這本書【偷書賊】,有點厚重,但很好看啊!

這是由德裔澳洲人作家Markus ZUSAK所創作的小說,由於ZUSAK父母常敘述二戰德國的經歷,讓書中一些城鎮風光、戰事波折、人物衣著、食物都栩栩如生,彷彿看得到默沁鎮天堂路的藍色天空、灰色的街,而書中不斷呈現這種衝突,美麗與頹敗,人類殘酷的心真不配擁有那樣的天空和河水。

用死神當第一人稱來敘述這段故事真是再適合不過,套用書中死神一句話:「人類真的很懂得怎麼找死」,他不過是一趟又一趟的帶走靈魂,人類在那短短幾年間卻可以製造各種大量的死亡,死神不停抱怨工作繁重,但也為工作之餘找點趣事,於是他留意了一個偷書的女孩,總是趁空關注她的狀況。
the book thief 轉貼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我比較喜歡我的原版封面,書中的死神是嘲笑人類對他形象的想像哩!

偷書賊莉賽爾是個9歲女孩,因為父母親共產黨的身分被迫隔離寄養到默沁鎮天堂路一戶人家,到寄養家庭的路上她面臨弟弟死亡的震撼,故事就從她看著弟弟在雪地中草草下葬,順手偷了掘墓工人的操作手冊開始。

天堂街的家庭大多貧困,有限的糧食配給,人們小心換取小小的幸福,偷書賊其實大可不必偷書,但年少莫名的心理需求,驅使她到鎮長家偷了一本又一本。偷書賊選擇的書也很有趣,沒有太多矯飾、刻意,這點讓我很佩服作者的功力,也凸顯出人類渴望文字的餵養,渴望資訊的灌溉,管他是生硬的操作手冊還是恐怖謀殺案故事,再貧窮、不自由的生命,用一本「我的奮鬥」(希特勒自傳)來應付是絕對不夠的。

作者刻畫當時物資的貧乏,少年無時無刻肚子發出咕嚕聲,頂著油膩的頭髮,玩著足球,隨時要機靈的喊:希特勒萬歲!

還有德國人超愛以豬罵人,其中,經典呈現的是養母羅莎,她動輒斥罵養父和莉賽爾,有時還用木勺打莉賽爾,煮的碗豆湯也難喝極了,但在這樣貧困的環境中莉賽爾無疑是幸福的。因為養父慈祥守候她每夜的噩夢,養母努力維持一個家最低的溫飽,他們甚至決定冒險收留一位猶太朋友的遺孤,這樣的愛不是一般人能付出的。

書中娓娓的訴說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和絕望,有時已嗅到膠著的氛圍,暴虐即將來襲,但卻輕輕掠過命運的一瞬間;有時相信奇蹟要出現了,卻嘎然終止了一切可能;有人憂鬱的自殺了,有人聳聳肩”(偷書賊所偷其中一本書名)繼續過日子,最後有大悲、大喜,以及長長的平靜。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想用太多感情看書時,偵探小說是很不錯的選擇,克莉絲蒂的謀殺案真是好看又不讓人做噩夢,我已經快把鄰居珍藏的克莉絲蒂系列看完了,加上我喜愛的作家:珍.奧斯汀、查爾斯.狄更斯,如果我現在有腦袋想寫一本書,可能場景會設定在英國哩!克莉絲蒂筆下聰明的白羅先生、瑪波小姐,低調的外表,為每一個謀殺案解謎,就像金庸小說,總有一些熟悉的武功、人物穿插每部小說,讓讀者掉入他們設下的時空,努力參與,無法自拔。

而我今天想推薦的是一本講一個單純的故事,兩個女孩成長中的一小段插曲,小川洋子的【米娜的行進】。
買下這本書,老實說有點是被封面吸引,小川敘事的文筆像自然流瀉的音符一樣,時空、場景跳躍時,絲毫不感到有中斷,我不懂日文,不清楚是原作本來如此,還是翻譯葉廷昭功力了得?

 米娜的行進 轉貼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作者藉女孩"朋子"來述說,住在有著西班牙風格的蘆屋家那一年,和阿姨一家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尤其是弱小但聰明的表妹"米娜",因為氣喘不適合爬坡,也要減少呼吸到汽車排出的空氣,她每天騎著可愛的侏儒河馬"小豆子"去上學,即使家裡有ㄧ櫃又一櫃的書籍,她還是經常託朋子幫忙到圖書館借書,充滿想像力的米娜,可以看圖創作一篇又一篇動人的小故事,穿插在書中的這些小故事,一點也不比整部書遜色,這些圖來自人們用完就丟的火柴盒,據說日本早期火柴盒的圖案很特別,很有想像力,如整理翅膀的天使、坐在新月上的兩隻海馬。我努力回想台灣早期的火柴盒,ㄟ~好像都是ㄧ隻猴子,不然就是hotel廣告>_<

在這個看似耀眼富裕的豪門之家,住著三個不喜歡出門的女人和一個不適合出門的女孩,生活非常單純,每個人依循固定的習慣嗜好過日子,當然,在朋子眼中樣樣是驚奇,除了精緻的擺設外,她好奇不常在家的姨丈去了哪裡?出國留學的表哥是不是不喜歡父親?幫忙料理家事的米田婆婆是否有親友?德籍老奶奶的故事等等。

看【米娜的行進】讓我聯想到【梅崗城故事】,同樣透過少女懵懂的眼看當時的世界,雖然【米娜的行進】有觸及日本排球隊爭奪慕尼黑奧運金牌及以色列選手慘遭殺害的歷史,加上德籍猶太裔老奶奶的悲傷,讓人很傷感,不過【梅崗城故事】碰觸的卻是當時黑人白人間種族的敏感議題,所以能成為經典之作。

據書上作者簡介,小川是日本文學獎的常勝軍,評價很高,早期偏重寫人性黑暗殘酷面的小說,現在比較傾向回憶錄的敘事故事,【米娜的行進】就是在2006年獲得谷崎潤一郎獎。

這種有點懷舊,帶點奇幻想像的故事總是吸引我,我想我的下一本書應該還會是小川洋子的。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是醫師的著作,不過許添盛醫師(精神科與家醫科)所談的多是身心靈健康的"心法",主要是基於賽斯文化的觀點,而不是談一些疾病的症狀、治療方式等。淨淨會拜讀許醫師的書,是因為媽媽的推薦。(許醫師網站)

淨媽這幾年深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苦惱,長年練氣功、茹素又重視心性修練的她,沒想到年老會罹患這種阻礙行動的病,原本常跑活動的人變成只能在家坐著、躺著,連洗衣服的力氣都沒有,每次吃藥都使淨媽的心情壞透了,她實在討厭必須依賴藥物的人生,幾次偷偷不吃藥,想靠意志力撐過都失敗後,她意志消沉的情況讓我們很擔心,卻又無能為力。

前陣子,淨媽朋友推薦許醫師的有聲書,因為許醫師講話很幽默,談的又是身心的修練,和淨媽原本修練的哲理相類似,她居然從病懨懨的狀態,給她熬夜聽,聽完後就大力推薦我一定要看最新出版的【絕處逢生】。

不在母親身邊的我,是一定要跟母親保持暢通的心靈溝通,於是我又買了許醫師較早期的書【身心靈健康的10堂必修課】,這一本算是初階認識許醫師給人們面對生命課題的一些建議。

剛開始閱讀,老實說有點快睡著,談子女教育、親子互動跟一般教育專家的看法很相似,但到了"愛在瘟疫蔓延時"這一章,有一些觀點超出我想像,例如病毒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而是我們的意識所招致,而傳染背後的本質是愛!接下來許醫師一一探討生命的意義,他認為身心靈是一體,一般醫學和人們只注重物質性的治療而忽略心的治療,人會生病常是因為我們不信任自己的身體,或是對生命感到絕望,使身體的創造力、復原力不再作用,否則人的身體本質是很純淨的、健康的,具有很大的能量。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多年前在朋友家閱讀這本書,一讀就欲罷不能,芥川大師的題材很多,帶有一點寓言風格,就像說故事一般,讓人很自然的融入他所描述的奇特情節,就像一千零一夜,想一則一則的閱讀下去。前幾天在何嘉仁書局看到79折,開心買回家再讀一次,真覺得他是個創作天才啊!,
芥川龍之介封面取自: 金石堂網路書店
喜歡"橘子"這篇,淡淡的散文記事,把女孩因生活艱難的樣貌舉止,形容得如在眼前,感受到她的氣味、顏色和焦躁,龜裂的皮膚的疼痛,如此專注在一件事上,將手上得來不易的橘子,趁著火車經過家門時,丟給三個瘦弱的弟弟們,而她 就要遠行到有錢人家幫傭了。藉由一個安逸而無聊的旅行者之眼,目睹最平凡卻最深刻的愛。

喜歡"小白"這篇,好像童話故事,狗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交錯著,除了語言無法溝通,情感、道德價值觀卻一樣,小白為了贖罪放逐自己,意外拯救很多人類,成了傳奇英雄,而他一心只想回到主人的家,筋疲力竭的他再回到熟悉的窩裡,原已萬念俱灰,沒想到他找回原來的自己,重回溫暖的懷抱。

喜歡"河童"這篇,也像童話故事還帶點奇幻異想,就像地心冒險、火星之旅一般,這類故事總是對比著現有的世界和另一個未知的世界,需要豐富的想像力,例如雌河童會主動追求雄河童,有時過於激烈甚至會傷害到他的生命,還有我們認真的事在河童眼中卻很好笑、河童文藝圈圈的習性....,還蠻有趣的。

我自認不是推理小說掛的(雖然前陣子埋首在克莉絲蒂的一堆謀殺案中),最喜歡的還是這類純文學,這本精選輯讀來很輕鬆,許多故事令人莞爾,很適合下午一杯茶,窩在沙發上閱讀。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就聽過凱莉介紹這本厲害的書,只是一直無緣看到,真要怪我家附近的何嘉仁書局不知把他擺在什麼小角落了,昨天晚上終於在書架上看到,馬上翻閱起來,真的會讓人欲罷不能....
女人的殺意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2887

光看封面就有一種詭異感,紅色高跟鞋、面具加上書名真是太有fu了,美麗的偽裝+深沉的怨忿,我沒閱讀過松村比呂美的書,原來她是日本知名的推理小說家,著有一系列"殺意"主題書,讓人不禁聯想她是否想效法克莉絲蒂著作一系列"謀殺案"。
這本書分成幾個短篇,我只看了其中幾篇,作者對女人的愛恨轉折描述的很細膩而流暢,一些看似日常瑣碎在女人心理投射百轉千折的情緒,她用文字緩緩敘述,我好像感到作者將我的情緒一股腦由淺至深慢慢宣洩出來,因同理而深陷在人物的情緒裡,慢慢推演出想謀殺、毀滅對方的劇情。
日本作家好像很偏愛將人性幽微處彷彿用閃光照射,赤裸的指出,然後放大再放大,我在大專時愛上三浦綾子的小說,她會引導你正視心裡的惡魔,好像良善的外顯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邪惡因子,年輕時對人性充滿好奇,很容易就被這些小說吸引,其實真正的人生並沒那麼複雜,有很多處事哲學可以化解掉各種問題。我很認同克莉絲蒂所塑造的名偵探赫丘理.白羅所分析的,謀殺的動機最常見的還是為財、為利益奪命。
關於女人的復仇,這種閱讀的後遺症讓我有點怕怕...如此寫實的描述會讓人直接投射到自身的處境,去對比聯想自己現實生活和書中的情境,營造出一種相處的緊張感,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慢慢淡化遺忘;反之,書裡的描述如此寫實,也會讓人覺得"終於有人知道我的苦"的那種暢快、一吐怨氣的興奮。
我相信每個人一生中總會遇到一些你會很希望她(他)從你世界中消失的人,也許是東方人太習慣掩飾情緒,不善於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讓這種情緒很難放得下,這時廟宇和算命常是求助管道,難怪台灣廟很多,日本變態很多,哈哈~請一笑置之,別當真喔!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不是推理小說迷,但卻慢慢發現推理小說真的會讓人上癮,看了【貝納德的墮落】之後,一得知春天出版社再推出Tess Gerritsen的作品,趁著書店79折優惠促銷,再買了【莫拉的雙生】,據說一系列這位醫學推理權威作者的書都會趁勢上市,打著"史蒂芬金決不錯過的書"之名,看來臺灣要繼丹.布朗之後掀起一陣醫學推理狂潮囉!

body double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www.kingstone.com.tw/publish/PublishInfo.asp?Kind=2&Pub_Date=2009/05/18
Tess Gerritsen這兩本書都從一段淡淡的、憂鬱的故事開始,留下未解的謎底,迷人的是作者敘事的氛圍讓人屏息,人物的掙扎和悲傷久久揮之不去。
【莫拉的雙生】情節不如【貝納德的墮落】來得緊湊,但同樣探討了嚴肅的生命議題,人性的殘酷是否會遺傳?不顧一切領養孩子其背後是否有殘忍的利益糾葛?看來前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作者鋪陳出環境才是人性養成的主要因素;至於領養的問題,小說裡手段太過兇殘,不適合在此討論,不過還是分享個人一點觀點:
希望人們是基於想付出而"領養",而不是為了"獲得",尤其是採取非法的途徑,因為您無法想像強求的背後是怎樣的陰暗與傷害。
主角莫拉是一位終日與死人共度的法醫,因雙胞胎妹妹被發現遭射殺於家門口,於是揭開一連串身世之謎,並破解一樁被遺漏的連續殺人案。除了一開始艾莉絲跟隨伊利亞的陰謀之旅扣人心弦外,另一段甜美天真的普維斯太太被禁錮箱子裡長達一星期的波折也非常精彩。有興趣的話,很多書店6/30前都79折優惠喔!
我只看過少數推理小說如古典的克莉絲蒂、范達因、艾勒理.昆恩,經濟學推理的馬歇爾.傑馮斯,以及當紅的丹.布朗,因為接觸得晚對古典推理沒有很大的熱情,目前幾位作者我覺得Tess Gerritsen的作品比較能吸引我,她不僅細膩的描寫人物性格和情感,營造詭譎驚悚的劇情外,也會帶讀者探討一些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揭開謎底固然讓閱讀有樂趣,因閱讀而思考人生是很棒的收穫,所以我覺得這一本書不僅只是推理小說而已,也是一部不錯的文學著作。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想看過【追風箏的孩子】的讀者必定不會錯過這本書,出版社也很清楚這一點,連邀請名人做序也省了,直接進入內文。而胡賽尼的小說依然撼動人心,只是【燦爛千陽】讀來更沉重。
"數不盡照耀她屋頂的皎潔明月;數不盡隱身她牆後的燦爛千陽"阿富汗詩人筆下美麗的喀布爾,然而人類的愚昧卻將她狠狠摧殘,樹木被砍伐,傲世的大佛像被炸毀,孩子不准在街上歡笑,女人不能單獨出門,足球場變成刑場...,引來如此嚴酷峻法的神學士政權其實就是阿富汗人民自己,他們趕得走蘇聯武力卻趕不走國家自身的墮落,雖然和【追風箏的孩子】一樣,是以阿富汗戰前到內戰、美國接管後這一段時期為背景,但【燦爛千陽】的故事場景主要停留在喀布爾更讓人感到對戰爭的無奈。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2419
書裡主要是敘述兩位相差19歲的女人瑪黎安與萊拉,因命運嫁給同一個男人,她們在各自14歲的青春年華裡,選擇勇敢踏出人生的一大步,卻都遭逢殘酷的意外,被迫婚嫁而長期生活在閉鎖的環境中,外面戰火蔓延,家裡暴力肆虐。
因為用女人眼中的世界對比戰爭,讀來格外寫實。在當時阿富汗的戰亂中,女人需要丈夫保護,否則連生存的權利都沒有,男人只維護男人的權益,女人找不到可以幫助逃脫困境的援手,在書中我看到有人用可蘭經宣示掠奪他人生命的權利與正當性,有人則用可蘭經堅忍度過生命的考驗,我不懂回教,但女人承受的限制與苦痛,是否是信仰加諸的宿命?又有多少人能像萊拉一樣最終得到丈夫的支持,投身重建喀布爾的使命。看到可憐的瑪黎安順服的接受處決,回想她生為私生女的一生,母親偏激的愛、父親的懦弱、大媽們的自私、丈夫的凶狠,直到遇到萊拉在生命中相知相扶,她選擇犧牲自己成就萊拉的幸福,她雖然無法成為人母,卻展現母親最堅忍的愛,看到她被處決那一段,真的讓人難過極了。
面對戰爭,弱小的人民應該奮戰還是逃離?
書中描述萊拉看著喀布爾空襲越來越多,原本熱鬧的街上熟悉的鄰居全都逃離了,她父母卻直到子彈射穿家門才決心離開,卻已經太遲了。
我想起2千年台灣總統大選後,藍軍包圍國民黨部徹夜叫囂,隔天一早我在超市看到幾位太太慌張的要家人採買民生用品,擔心會有戰爭,我當時只覺得好笑,看了這本書後,我想應該為曾經歷戰爭的人著想,對他們而言曾經紛擾的政治、戰事可能在遠處,原本也只是收音機的訊息,突然一夕之間卻家園被毀,親人生死永隔,這樣的恐懼一定長存心中。
戰爭會莫名其妙的來,也終有一天會嘎然中止。台灣很小,容不下政治狂人;台灣人很投機,難以被教條愚昧;台灣人很寬厚,土地告訴我們只要勤耕就會有收穫。希望戰爭與台灣絕緣,太陽映照下的永遠是生機盎然,而不是煙硝頹圮。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The Wheel of Life
A Memoir of Living and Dying 生與死的回憶錄
一直對生死的論述很感興趣。電影【特洛伊】裡,半人半神的阿奇里斯告訴凡人,奧林帕斯的眾神們為人類所面對的死亡情感深深著迷,因為死亡讓人們對"生"有無比的眷戀,甚至瘋狂。人的身體會變老、變弱、變白骨,但曾經刻骨銘心的記憶會到哪裡?
作者伊莉莎白.庫伯勒 羅斯女士認為死亡並不存在,她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和無數位垂死病人、經歷過瀕死經驗的人們一起坐下來,敞開胸懷談死亡,而不帶醫療專業的批判,她遊歷各國舉辦無數場研討會,她的座談會上常會安排一位病人與之對話,這在當時不管是討論主題和方式,都受到醫療界的爭議與排斥,還有人幫她取名為"死亡醫師"。
這本書是羅斯醫師的自傳,她回顧在瑞士的成長歷程,身為三胞胎姐妹之一的她如何奮力求上,證明自己的獨特;二次大戰期間十幾歲的她加入"國際和平志願工作團"離開平靜的瑞士,到戰火蔓延的波蘭、義大利、法國等地服務;嫁到美國後開始行醫,意外踏進精神醫療領域,看到精神病患非人的生活,除了藥物提供外,病人就如動物一般被囚禁著,她成功的幫助數位病人返回社會生活;最後又為了幫愛滋寶寶興建托育中心遭到鄰居的開槍、縱火威脅.....,她就是無法忍受不對受苦難的人伸出援手,她一生都在實踐"無私的愛"。

天使走過人間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3758
我崇拜羅斯醫師的熱情,在和平的國度中成長卻不耽溺舒適的生活。書中有一段她小時候對抗牧師暴力的描述,學校召開評議會,她得以列席陳述自己當眾指責牧師的原因,並獲得與會者同意他可以不必再上牧師的課之決議,在民國十幾年的學童享有如此人權尊重對我們來說真是不可思議啊!而她父母也從不因她在校為保護弱者和同學打架而責罰她,培養出她在混亂的時代中能堅持正義的特質。
她是如此獨特,以至於擁有超越一般人的獨特體驗,她接觸到科學目前還無法解釋的現象,雖然世上有很多所謂靈媒、通靈人或一些修行人有過相同的體驗,但因為羅斯醫師一直在實踐無私的愛,所以她的體驗反應在上帝、佛陀傳遞的愛與慈悲是如此的鍥合,而不是一般出世、玄怪的觀點,她相信生命沒有意外,一切冥冥中有上天巧妙的安排,讓我們在各種境遇裡學習這一生中要學習的課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付出愛。
當我讀到齊默曼牧師給十六歲的羅斯醫師的一段話:每一天,你都會面對上帝提供的最高層次的選擇,而你必須做出正確的抉擇。這才是真正的敬神之道,這才是親近上帝的正當方法。我默默複誦這一段話,心裡莫名的激動著.....,我想是天使輕撫著我的頭,輕聲對我的提醒,很高興茫茫書海中與這本書相遇。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你向著光亮走,背後總會跟隨著一道深長的陰影....
harvest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1529

最近不小心誤入恐怖謀殺小說的故事裡,選讀這本書是David的建議,他很著迷所謂的大揭密,譬如丹布朗的【大騙局】、【達文西密碼】。
我覺得丹布朗的小說有一種讓人喘不過氣的感覺,節奏太快,每一段都充滿懸疑緊張氣氛,讀完會有點虛脫,不知道自己在瞎趕什麼。
【貝納德的墮落】雖然也有懸疑詭譎氣氛但不至於讓人血脈噴張,可能跟作者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本身是醫師而且是一位華裔女性有關吧,書中對醫學的描述非常寫實細膩,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一位內科醫師亞倫的疑似上吊死亡的法醫鑑定描述,從脖子的勒痕、肌肉狀態、舌頭顏色、解剖的方式,當然這部分除了文字理解外,最近很流行的美國影劇NCIS也提供了影像連結。
書裡面對醫師們的互動描寫~總之還是很寫實,住院醫師的卑微處境,女醫師在外科領域的競逐更是不易,不僅如此,要找到理想的對象也很困難,所以感情上總是表現得理性而寬容,於是主角艾貝在追查真相時充滿恐懼甚至使自己掉入陷阱裡。
據書末註解"貝納德"是在1967年執行世上第一次心臟移植手術的醫師,之後醫學日益提升,心臟移植不再是神話,成功率很快速的提升,然而等待移植的人眾多,適合且可提供移植的心臟卻那麼少,很多患者在等待中死亡,而有錢有勢的人企圖違反目前的器官移植程序的規定,利用黑市交易取得心臟,這時貧窮的地方則以誘拐孩童來供應,一群俄羅斯小男孩以為會被新大陸的家庭領養,沒想到自己竟成了一個個歹徒手中的籌碼在死亡輪盤流轉,很像電影【Dream Island】的複製人一樣,幻想能被挑選離開隔離所後的美麗世界。
非法器官買賣一直盛傳,也許很多人會覺得不可置信,其實,在大陸賣血、賣腎臟早不是奇聞,以前台灣健保剛開辦時,也傳聞很多老婦人聽從醫師建議把子宮拿掉以賺取一些補助,反正用不到了。中國的死刑犯器捐比率也高得令人難解,印度的眼角膜買賣...等,這種人體器官供需的黑暗面,想必是當時研究移植技術的醫師們料想不到吧。
有時我會想,生命的光明在醫師眼中是否只有"存活"才是所謂的光明,而不管存活的代價是什麼?
人們對醫師的評價是否只有"救活"才是有品質、有專業?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一顆心能承受多少失去?我不知道,但是這本書的故事和作者的一生卻帶給人一種沉默而堅定的力量。
故事訴說美國喬治亞州一個小鎮上恐怖的連續殺人案,透過一個十一歲男孩的觀點,去面對殘酷的生命掠奪,膽怯而敏感的他想奮起改變這種惡運,和幾位同齡男孩共組守護者組織,誓言捍衛村裡女孩們的性命,然而,命案並未從此結束,反而更兇殘,更觸目驚心的圍繞著他....


a quiet belief in angels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1230

也許有人會以驚悚或偵探類小說來看這部著作,我閱讀著並不覺得有太震撼或追求謎底的興奮,而是作者緩緩地敘事,描寫情感的文字讓我很著迷。從一根白色的羽毛飄落,主角約瑟夫就像白羽毛一般單純纖細,相信媽媽、相信鄰居、師長同學甚至警長的愛,但又隱約察覺一股隱藏的恐懼瀰漫空氣中。
約瑟夫清楚有些天使負責遞送,有些天使則負責帶走,他無法抗拒生命中所發生的轉變,成長的約瑟夫逐漸失去父親、友人、鄰居、母親、妻子甚至是僅剩下的自由,看似漫長的經歷卻是一次又一次如閃電般的突來轟擊與瞬間消逝,死亡如影隨形纏繞他的命運,到最後約瑟夫想放棄重生的機會,這時友人卻像天使般呵護他給他鼓勵,讓他再次以小說作家找回自己,並鼓起勇氣揭開從童年時期就糾纏著他的謀殺案真相。
好幾次我看著故事發展會很想哭,卻又流不出眼淚。

約瑟夫的命運其實就如同作者羅傑.埃洛里的經歷一樣,從小父母雙亡的他,八歲開始住寄宿學校,一直到十六歲回故鄉與祖母生活,但隔年祖母即心臟病發過世,年青的他曾因偷竊坐過牢,之後往藝文發展,曾組音樂團體,更寫過22部小說,但沒有出版社願意幫他出版,直到三十八歲才開始在小說界成名。
很佩服作者的毅力,對寫作的熱情可說是無怨無悔,【默默地 我相信天使】雖然一再的描述絕望心境,卻永遠有著純真的同情,我想作者一定有顆善良的心,才能在看見世界的冷漠時,依然默默祝禱著。
推薦閱讀這本書,給對生命執著並寬容的作家一個支持。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星咖啡廳】這名稱感覺很~唉~,尤其看到一樓白底藍色方方正正明體字【明星西點麵包廠】想必會有很多問號浮現,不過在行路匆匆的城中區,只不過是留下"老店"的瞬間印記而已。
民國7578年間我在台北生活,但就這麼錯過明星的歷史,只記得曾有一家居仁堂素食餐廳,那是明星23樓咖啡廳歇業後租給素食餐飲營業的過去,94年明星咖啡廳重新開張,我在台北市輾轉紅塵卻依然與明星擦身而過,直到凱莉借我一本書【武昌街一段七號】。

ASTORIA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7170

原來明星西點是台灣西點的啟始,是一群逃離蘇聯共產黨迫害的白俄人所創辦的,他們為了找回家鄉味於是請一位台灣年輕人簡錦錐先生幫忙租店面、買材料、經營ASTORIA(俄文明星)。雖然白俄人不久便拆夥,簡先生與主要創辦人艾斯尼卻有了深刻的情誼,簡先生甚至照顧了三位白俄人至終老。
看了書後,我兩次走訪明星,看著正對城隍爺廟的店面,若不是白俄人沒忌諱廟沖,當時這棟建築根本租不出去。
裡面有一包包白色的俄羅斯軟糖,據說是蔣方良女士最喜愛的點心,蛋糕櫃裡一個個黑森林蛋糕、奶油蛋糕,款式不多,保持傳統的配方,連蛋糕上的櫻桃也是紅色、綠色,充滿兒時的美味回憶。我買了一個當時讓人們驚訝的""蛋糕,海綿的滋味果然很傳統,不太綿也不太粗,甜度剛剛好。不久又和朋友阿芬約來享用午餐,我單點素食義大利麵300元,有貴,但做得有誠意,好吃,據說簡太太是虔誠佛教徒,也許因此我才有素食餐點可吃哩;阿芬說烤雞很嫩超可口,雖然商業套餐380元有點貴,但是好吃啦!加上紅沙發椅很舒服,看著一室自然的原木與柔和光線、復古的鐵窗線條,要不是我受不了冷氣房久待(體質因素),我們可能會耗一下午。
回到這本由簡先生口述的書,故事從他八歲隨哥哥到上海,然後獨自搭船回新莊開始,時代跨越日據時期、蔣家統治的國民黨時期、股票萬點的瘋狂到93年明星咖啡廳重新開張。很佩服簡先生的勇氣和寬厚,從沒做過西點的人為了支持艾斯尼毅然撐起經營重任,從照著國外食譜做到做出明星的口碑,還創下製作多層蛋糕的先例。書中大部分篇幅談簡先生與俄羅斯人的情誼,包括與蔣方良女士的互動,但最吸引我的是明星當時帶給文藝界人士的感動,藉由簡先生口述才一窺當時文人生活有多清苦,看他們筆下沒黃金卻辛勤耕耘,簡老闆讓他們一杯咖啡從早寫到晚,甚至還有人中途跑去吃滷肉飯卻霸著明星的位置,簡老闆還勸員工別計較;有藝文界人士不想在國民黨主政的法院下結婚,悄悄幾位親友跑來明星三樓辦結婚,老闆娘得知不僅沒追場地費還送新人一個大蛋糕,20多年來,新娘保存著當時的蛋糕盒。
凱莉說小時後隔著明星的玻璃看蛋糕有一種幸福感,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人們純真的夢想和真誠的慷慨就像一則則美麗的傳說,無需誇飾的感動,就像明星的蛋糕一樣樸實美味。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女島紀行"是我第一次閱讀鍾文音的著作,她很平實卻韻味十足的描述一個在鄉下長大的平凡女子"春滿"和母親之間的情感糾結與疏離,藉由年節返鄉過節的情節,阿滿回顧幼時的貧窮生活、對小鎮的青澀記憶,對比現在的景況,在城市流浪的遊子要如何看待自己的家鄉?
是想念,還是哀愁,一置身又急著想逃離。
故事於1998年在自由副刊連載,原名為「華枝春滿」,我還比較喜歡這個帶點祈求富貴有大紅花意象的名字,「女島紀行」感覺有點東洋味,和作者的筆調有點不搭。
喜歡文中好多台語文句,好親切熟悉的平常對話十分到味,在作者淡淡的劇情鋪陳下顯得意味深長。
書近尾聲處,描寫二哥將出國,母親面臨要獨居或是跟兄嫂住的抉擇,嫂嫂建議阿滿回家陪媽媽,反正阿滿在台北也沒穩定的工作,這時一向對一事無成(沒事業、沒婚姻)的女兒不滿的母親卻反對這個建議,因為留在鄉下更註定阿滿沒工作、沒對象的未來。
印象中錙銖必較的母親,總是怨天尤人、大辣辣彰顯搶錢企圖的母親,她用她的方式給女兒愛護,瘦弱溫吞的阿滿卻無法用世俗的賺大錢、嫁好ㄤ來回應,只能沉默....

如果注定成為母女,彼此卻永遠無法使另一方滿意,那要如何去愛、去相處?

以前我不懂為何有人總是嫌媽媽囉嗦,甚至下定決心不跟媽媽住一起,透過這本書,我看見不同的世間情。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邦迪亞家族跨越六代的混亂故事,一開始真讓我有如看台灣鄉土劇的感覺,不過作者馬奎斯的魔幻寫實手法,真的會讓人欲罷不能。
百年孤寂.jpg 
因為很少閱讀中南美洲的文學作品,對書中形容的民族、政治、文化語言和環境都是很陌生的。
故事從老邦迪亞為遠離他殺害的朋友亞奎拉的鬼魂而帶領一群願意同他冒險的夥伴們出發尋找新天地開始,他們在幾經險阻後來到一個沼澤地,建立馬康多這個與世隔絕的小鎮。
老邦迪亞充滿幻想、有冒險精神,執著煉丹術,從吉普賽人麥魁迪學習到世界各地的知識,也從鑽研麥魁迪帶來的觀像儀及書卷推出"地球是圓的"的結論,雖然世界早就證實這項理論,但在馬康多這個小鎮仍被視為異端邪說,老邦迪亞的後代也不斷有人沉迷於麥魁迪書稿的研究,把自己關在小實驗室裡,沉浸在同樣的孤寂裡。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鎮消失的記憶,馬康多本是自給自足自在的小鎮,因老邦迪亞妻子易家蘭為了追回跟吉普賽人離家的兒子,意外連結到外界,帶來了人潮生意也帶來了政府官員,還捲入戰爭帶來了軍人和武器,這時候小鎮已經不再單純寧靜,死亡開始蔓延。最後香蕉產業和鐵路的入侵,更使小鎮迅速走向頹敗,一次工人抗爭行動,軍人掃射廣場上的民眾,幾千人的屍體被連夜用火車運走丟入海裡,這段歷史在政府堅稱無人傷亡、居民是自願遷離的謊言下消失了,知道的只被當成是瘋子。頹敗後的小鎮,再度遺忘外界,再次為吉普賽人帶來的放大鏡、冰塊感到新奇不已。
人的慾望、無知和偏執,馬奎斯看似平鋪直敘,但混合了奇想、超現實的情節,就好像唐吉軻德傳,帶點黑色幽默,但比唐吉軻德更豐富、複雜,喜歡編劇怕腸枯思竭的人,看這本書能有助異想天開,哈哈!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好一段時間沒看所謂的世界名著,元旦在凱莉家搜刮到這本"曠野的聲音",字體大、短短三十篇,原本以為不過是描述大自然體驗和批判現代人的價值觀,其實整本書傳遞了滿滿的愛與智慧訊息。
曠野的聲音 
李永平教授的翻譯是公認的讚,尤其這本帶有哲學思考的書,讀起來非常的溫馨而感人。
書中從一位推動預防醫學的美國婦女因緣際會來到澳洲開始,她因為幫助澳洲混血原住民青年創業謀生,獲得澳洲一個"真人部落"的邀請,隨部落一起徒步穿越澳洲沙漠,途中不穿鞋、沒有乾糧、沒有帳篷,依靠原住民對大地的認識找水源、找食物,長達三個月的旅程,作者從穿著套裝戴珠寶的上班族變成衣不蔽體的流浪漢回到都市,做部落賦予她,也是她在宇宙恆久的過去曾經與部落夥伴的約定,傳遞真人部落的觀點給文明世界,作者同時也獲得一個新的名字"旅人之舌"。
透過作者的敘述,真人部落對人類、對大自然的愛被認識,他們每一天都感謝大自然的賜予,不了解為何傳教士要求他們飯前要禱告,因為他們每一次飲食都真心誠意祈求大自然的給予,也真心誠意的感謝植物或動物實現他們存在的目的來滋養人類的身體。
文明世界嘲笑或同情他們沒有文字,而他們認為聲音是來歌頌而不是講話,大腦是用來記憶而不是依賴文字,他們認為心電感應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只要你能一直誠實、不說謊。我深信真人部落的觀點,好幾次我想家哭泣時,母親總會適時來電,但我總是否認悲傷的情緒,以為這樣才是對的,想想,我們有多少直覺能力是因為不坦誠而喪失呢?
真人部落不慶祝生日,因為年歲即使你不努力他也會增長,他們只慶祝心智的成長,並得到所有族人的祝福。他們對待生死,是當嬰孩出世或生命將逝去時,族人會一起告訴他:"我們愛你,我們將幫助你走上這段旅程。"看到這段,我不禁感動落淚,生命如此珍貴,我們在宇宙的旅程中藉由這個身體去歷練,沒有生命應該受苦,也沒有人應該施加苦難於其它的生命,大自然會提供適當的試煉,當我們去面對並接受轉變,會讓我們更了解宇宙的真理,而那就是智慧。
此外,從"曠野的聲音"看到澳洲人將原本生活在沿海的部落驅趕到荒涼的內陸,讓原本習慣吃蔬果和魚維生的人們必須打獵並過著缺少水源的生活;在"群"一書中也看到加拿大人驅趕印第安、愛斯基摩人到寒冷的冰原,欺騙他們那裡比較好狩獵,結果他們喪失謀生能力必須依賴白人的救濟金和住在一格格的房屋;曾經我好奇阿美族的同事皮膚為什麼很白,她沒好氣的說:阿美族是平地原住民啊,臺灣才多大,你們都不知道嗎?
我們真的該對所有的原住民感到歉意,因為我們從祖先開始的掠奪,讓他們失去原有的生活方式,我們甚至從來不打算認識他們,只是一味以高姿態要求他們改變,接受文明的價值觀,不管這對他們的信仰產生多大的矛盾和衝擊。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大海有了智慧,第一個念頭竟是殺人..",的封底介紹如此聳動的確吸引了我,作者提到人類對海洋的認識可能比對太空還不足,這本書有太多海洋生物學、深海模擬實驗室、潛水科技、軍事情報科技等,有些艱深難懂。
不過劇情就有如好萊塢災難片,從海底的不明蟲子開始、發瘋的鯨魚、傳染瘟疫的龍蝦、莫名的海嘯、還有大舉入侵沿海城市的蟹狀生物...,這些災難源自一種對人類來說全新的物種,是由大量單細胞生物結合成的"群",問題是一群單細胞竟然會有智慧!
能主宰海洋生態,就像人類主宰陸上生態一樣,人類用武器或訓練動物攻擊敵人,也能操控海洋生物攻擊敵人,甚至製造變異的生物達成其目的。
群的攻擊起因於人類破壞海洋生態,無限制抽取海底石油、天然氣,排放各種有毒物質包括核廢料,使用聲納致使一些鯨豚失聰,現在科學家還將能源腦筋動到海底的甲烷上,從遠古時代就存在深海的群決定給人類最後的審判
群 
這是一本偉大的小說,不過結局有點讓我愣住!?在努力閱讀一堆生物科學之後。
一群科學家還是拯救了人類,美國想利用生態衝突扮演救世主的英雄夢破碎,這些劇情我都喜歡,but如何說明科學家努力接觸到的那個群是"女王",真的看不懂,給群一個溝通的介質"費洛蒙"之後,他們就停止一切攻擊,不能理解ㄝ~
看得這麼辛苦,這種結局真是.....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如何看待生死和靈魂?斐多裡的哲學思考辯證,讓這些問題有邏輯的推理,不再只是鬼神玄怪。

斐多.gif 

從來沒想到運用萬事萬物的觀察力可以驗證靈魂的不滅和輪迴的可能!蘇格拉底面對死亡和友人進行一場精采的對話,透過柏拉圖的紀錄看到哲學大師的思考過程,不依賴神蹟顯現,不需要離世苦修,靈魂和肉體的關連,在他的分析下完美的被闡釋被理解。

看了斐多,我驚訝於西方哲學與佛法中視肉體為假象(空),為下一輪迴修心,追求智慧的法理,竟是如此契合,難怪在西方人眼中,佛法是哲學不是宗教。而現在的佛教感覺上缺少哲學的說理,重視因果論和儀式,實在很可惜。

之前一直懼怕哲學書,這本書薄薄的,只是蘇格拉底對話錄中的一篇,我喜歡在夜晚臨睡前小讀一番,可以忘卻白日裡一些鳥事。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這本書真的需要一點勇氣。如果你曾經失去摯愛的話...

失去你的3月4日.jpg 

我有時會想,當命定你會失去一個所愛的人,是驟然失去比較痛還是一點一點失去比較痛?

作者和男友長達十年的感情,剛開始癌症就預告相處的時光是在倒數,只是不知那命定的日子是哪一天。他們勇敢選擇去愛、去做夢,藍屋頂民宿可以是夢,也可以是詛咒,不管如何,藍屋頂最終就像作者深情的筆調,雖然結束,仍像輕飄的落葉,帶著一點惆悵的美感。

很喜歡書中關於一見鍾情的描述,以及作者男友遺留一句初識時的簡單心得~我的負擔,真的令人莞爾一笑,這是一個負責任的男生的反應吧,愛與承擔,理智的懂得壓力也浪漫得心甘情願。

看完這本書,我馬上收到書櫃的深處,就像把父親再次推往記憶的深處,時常懷念的情感,還是得一再告訴自己~該告別了,是該告別了。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麼厚兩本書,我原本以為會看得很辛苦,沒想到自己深陷在作者的冒險故事,讀到最後的篇章竟讓我依依不捨。 

 

 

 

 

 

 

 

 

chi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